继续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成人教育 · 正文
内建院诊改方案
日期:2019-04-10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指导思想.....................................................................................1

二、目标任务.....................................................................................1

(一)工作目标............................................................................1

(二)主要任务............................................................................1

三、体系建设.....................................................................................2

(一)建立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3

(二)建立标准体系,形成标准链.............................................6

(三)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9

(四)构建内生动力体系,建立常态化诊改工作运行机制.....10

(五)以诊断改进工作为抓手,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11

四、诊改运行...................................................................................14

(一)学校层面,按规划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开展诊改.14

(二)专业层面,按专业标准和专业建设方案开展诊改.........14

(三)课程层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过程性诊改.............15

(四)教师层面,按教师发展标准开展诊改............................16

(五)学生层面,按学生发展标准开展自测诊改....................17

五、工作要求...................................................................................18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任务抓落实........................18

(二)要做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18

(三)要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绩效考核体系............................18

(四)要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推动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19

六、保障措施...................................................................................19

(一)组织保障..........................................................................19

(二)制度保障..........................................................................19

(三)经费保障..........................................................................20

附件: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工作任务分解表.......21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职成司《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内教高字〔2016〕75号)等文件精神,不断完善我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将自主诊改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以我校“十三五”规划为目标,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完善我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的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主要任务

1.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五纵: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保障、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一平台:智能校园信息管理平台)的质量体系架构。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建立诊改工作的常态化机制

以服务对象需求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建立全员参与、贯穿全过程、覆盖全方位,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诊改工作制度,将诊改工作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逐步构建富有内生活力和创新动力的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

3.提升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建设智能化校园,建立校本状态数据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加快推进相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人才培养工作动态分析、教育行政决策和社会监督提供支撑。

4.培育现代质量文化

通过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升质量意识和标准内涵,建立完善学校内部质量标准体系,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以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建立起学校的竞争优势和良好声誉,营造现代质量文化氛围,使学校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现代质量文化,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体系建设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建成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为总目标,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立足学校现状,从打造适合现阶段学校发展的目标链、标准链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紧抓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以各层面目标、标准建设为抓手,构建能够形成螺旋上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五纵五横”网络化覆盖,“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运行,“双引擎”动力助推,校园信息化平台技术支撑,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其基本框架是:基于需求导向,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制定质量目标和标准,实施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横”监控,实时检测比对人才培养工作核心要素的各项指标,构建起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5个纵向系统。

(一)建立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1.建立学校规划体系

以国家、自治区、住建行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在调研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生服务管理规划等专项规划,各二级教学单位以学校建设全国“优质校”总体目标为指导,在对各自专业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目标,编制二级院部发展规划,并依此编制各专业建设方案。

1学校十三五规划体系

层面

十三五规划

责任主体

学校

学校发展规划

党政办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

质量办

专业建设规划

教务处

课程建设规划

教务处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人事处

学生服务管理规划

学工处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规划

科技处

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

信息中心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宣传部

基本建设规划

基建处

专业

专业建设规划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发展规划

二级学院

各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教学团队

课程

课程建设规划

教务处

各二级院部发展规划

二级学院(部)

各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教学团队

教师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人事处

二级院部发展规划

二级学院(部)

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教师本人

学生

学生服务管理规划

学工处

二级学院发展规划

二级学院

学生自我发展规划

学生本人

2.落实各层面目标链

根据规划体系,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目标体系。

2学校质量目标体系

层面

质量目标

关键要素

责任主体

学校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各专项规划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结构目标、质量保证目标、治理能力发展目标、核心指标发展目标、质量文化建设目标

校领导

管理部门

专业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目标、二级学院规划专业建设目标、各专业建设方案建设目标

专业定位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目标、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目标、社会服务目标

专业教学团队

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目标、二级院部规划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方案目标

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目标

课程教学团队

教师

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目标、二级院部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目标

教学能力发展目标、科研能力发展目标、实践能力发展目标、管理与服务能力发展目标、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发展目标

教师

学生

学校学生服务管理规划目标

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目标

学业目标、综合素质发展目标、团队协作能力发展目标、职业能力发展目标、双创能力提升目标

学生

3 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表

一级建设目标

二级建设目标

目标

任务

考核

要点

完成

时限

校领导

责任

部门

责任

主体

备注

1

1.1

1

1.2

……

……

2

2.1

……

……

4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归口

部门

一级

任务

责任

主体

二级

任务

责任

主体

任务

类别

任务

描述

预期

成果

开始

时间

完成

时间

1.1

1.1.1

1.1

1.1.2

……

2.1

2.1.1

……

(1)学校层面目标链

按照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重点专项工作制定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各部门依据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制定本部门年度计划,明确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并落实到任务中去,将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制定个人年度工作任务,最终形成环环相扣的目标链。

(2)专业层面目标链

各专业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从产业现状、岗位能力要求、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组织现场调研,并结合校本数据平台、第三方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数据进行SWOT分析,确定建设目标,编制各专业建设方案。结合优质校和骨干专业建设任务,将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专业年度工作计划中,落实到专业教学团队,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目标链。

(3)课程层面目标链

根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方案为依托、课堂教学为重点,按照“分类指导、分级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课程标准、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实践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编制各课程建设方案。将建设目标任务按学期分解到课程计划中,落实到课程教学团队,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目标链。

(4)教师层面目标链

根据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建设为重点,二级学院(部)编制二级院部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教师本人以师德建设为中心、围绕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管理和服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编制个人发展规划并分解形成年度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目标链。

(5)学生层面目标链

根据学校学生服务管理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校本数据平台、学生工作管理平台、学生德育测评体系、第三方评价等数据分析为基础,确定学生自我发展标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形成学生层面目标链。

(二)建立标准体系,形成标准链

1.建立学校各岗位工作标准

确定各部门、各单位在纵向5系统中的定位。

1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在纵向5系统中的定位图

根据定位,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责权。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各单位将职责具体化为工作,再依据具体化的工作优化部门岗位任务,制定岗位各项工作标准,形成系统工作包。

5.1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表——部门

部门

部门职责

对应科室

1

2

5.2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表——科室

科室

科室职责

对应岗位

1

2

5.3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表——岗位

岗位

岗位职责

具体工作

工作标准

1

1

1

2

2

1

2

2

1

1

2

2

1

2

2.制定和完善专业标准

建立和完善专业目标定位、专业标准、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学条件、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专业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等系列标准。形成的专业内在逻辑相关的标准链,明确质量控制重点。

各专业按照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以全国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标准为依据,根据自身基础和专业建设目标定位,制定本专业的专业标准。以形成学校、自治区高水平和国家高水平三层级的专业标准。

6专业建设标准主要内容及要素一览表

内容

要素

责任主体

专业目标定位

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团队

专业标准

职业标准、课程标准、技能标准、考核评价标准

专业师资队伍

数量、结构、水平

专业教学条件

校内实习实训条件、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智能化教学环境

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岗位规范、质量标准、订单培养

社会服务

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技术研发与服务、科研

专业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招生、就业率、质量工程、获奖

3.制定和完善课程标准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质量目标,使之形成内在联系。建立和完善课程管理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课堂教学设计标准等。形成的课程内在逻辑相关的标准链,明确质量控制重点。

7课程建设标准内容及要素一览表

内容

要素

责任主体

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评价、课程管理

课程团队

课堂教学设计标准

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课程教学团队

数量、结构、水平

4.建立教师发展标准

把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用工作紧密结合,制定了“1459”教师发展标准。 “1”是指思想品德、师德建设贯穿在教师队伍建设整个过程;“4”是指我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结合教育工作和教师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教师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期,即:专业适应与过渡期、专业形成与成长期、专业突破与更新期和专业成熟期;“5”是指把教师的能力结构分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管理与服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等5个维度,对教师的培养和考核也重点围绕这5个维度进行;“9”是培养教师五大能力的9个具体要素,即: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教学设计与研究、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资源开发、专业技术开发与应用、参与企业工作与行业影响力、学生管理与社会服务、团队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创新意识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自主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目标标准。

2教师发展标准示意图

5.建立学生发展标准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制定了 “1234”学生培养发展标准。“1”是指把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目标贯穿在学生培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2”是指根据学生能力基础的不同,制定了学生基础性发展标准和个性化发展标准两类指标;“3”是指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4”是指涵盖个人发展、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团队发展的四个发展领域。

学生发展标准分为基础性发展标准和个性化发展标准两类指标体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设定指标。

3学生发展标准示意图

(三)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1.梳理和优化现有制度、流程,完善制度体系

以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5个层面的“8”字质量改进螺旋为基础,系统梳理学校现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校属部门、单位年度考核指标,教学质量管理办法,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教师聘用考核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教学团队建设及考核标准以及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考核标准等系列制度。制定并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5个层面的考核性诊断制度。科学设计和优化学校、部门(单位)内外业务工作流程,形成保证各层面标准实施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

2.建立过程执行、及时反馈(预警)的工作机制

将诊改工作的落实与智能化校园平台相结合,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目标任务执行、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反馈与改进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实现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

3.建立质量报告制度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三个层级的质量分析报告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编制二级学院子规划、学校的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等执行的年度报告,及时反馈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质量诊断结果与改进建议,实现质量保证螺旋递进。

(四)构建内生动力体系,建立常态化诊改工作运行机制

1.完善考核和诊改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在目标、标准、制度建设基础上,学校绩效考核办法换挡升级,形成以考核和诊改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目标,使师生的工作、学习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融合在一起。通过深化人事管理、绩效考核改革,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把学校整体利益与教职工个人利益协调起来,为个人的成长创造条件。通过制度设计,让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将考核与自我诊改相结合,逐步形成以外部监管为主向以自我诊改为主的转变。

2.培育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灵魂,质量文化不仅渗透到质量保障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决定着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价值取向、运行方式和最终效果。学校将围绕五个层面的质量主体,按照质量文化的生成、发展、积累和改进的过程,自上而下,开展多元质量文化建设活动,培育全员质量观念,提升全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标准内涵,使质量保证真正成为质量主体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成为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生动力。

(1)质量文化建设目标

依托建设行业,融会地域文化,结合校本文化,培育以“鲁班精神”为核心的内建院质量文化,逐步形成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相互交融共生的态势,建立起具有建院特色的“物质文化-载体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质量文化格局。

显性文化:即“建院之形”,校园景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实训基地文化、规章制度文化,显性文化塑形。

隐性文化:即“建院之魂”,质量发展理念、主流价值观、大学精神、师生员工文化素养、名师工程,隐性文化育心。

(2)质量文化建设路径

“制度规范-行为养成-文化自觉-文化氛围”的递进式文化培育路径。

(3)质量文化建设任务

不断丰富、完善并强化质量文化之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个领域建设,落实为八项具体工作,明确建设责任主体与成果形式。

8质量文化建设任务一览表

类型

项目内容

责任主体

成果形式

校园景观

宣传部、后勤处、基建办

景观、标语、文化墙

基础设施

后勤处、基建办

楼宇规划、楼宇装饰

教室文化建设

教务处、二级学院

建设方案、教室布置

宿舍文化建设

学工处、二级学院

建设方案、宿舍布置

规章制度

党政办、宣传部、二级学院

规划、规章、标准、流程

发展理念

党委、党政办、宣传部

学校发展规划

主流价值观

党委、纪委、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全员

“励学力行 善建筑成”的校训,“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核心价值,“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校本教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师生员工

文化素养

全员

课堂文化、工作状态、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学校氛围、精神风貌

(五)以诊断改进工作为抓手,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

1.智能化校园平台顶层设计

校本数据平台设计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数据采集、汇聚和分析为基础,以业务系统为支点,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大系统,面向学生、教师、社会等多个层面和多元对象,提供数据支持和信息服务。

4智能化校园平台设计图

2.智能化校园主要建设任务

(1)完善信息化物理支撑环境建设

持续加大投资,推进智能校园物理支撑环境建设,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强核心机房基础环境建设,完善业务系统及大数据平台的物理支撑能力建设。

(2)完善基础业务应用系统

开发校级流程管理平台及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过程性、实时性采集。建设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和移动应用统一管理平台。

①建设智能化的移动与在线学习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空间,紧扣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环节,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学生日常考勤、学生每课检测(每月汇总)、教师随堂评学、学生随堂评教、反馈与及时诊改等课程教学质量在线跟踪系统,实现师生教学服务智能化。

②建设校园网上办事大厅、校级流程管理平台、人事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招生就业系统,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可量化考核并与部门(单位)绩效挂钩。

(3)建立校本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时采集、监测业务数据

融通教务、财务、人事、OA、图书、招生就业、学工、一卡通等各类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提取,构建校本数据中心,实现与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对接。

通过校本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形成学校、二级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教职工与学生的三级信息采集体系,每条源头信息采集都依托业务系统落实到人。实时采集数据,动态化监测状态数据,定期分析生成教职工个人工作报告、学生学业情况和就业引导报告,及时提供目标与行动的偏离预警,全面掌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推动各项建设工作,为诊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建设大数据平台,形成基于学校运行数据的内控机制

①制定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数据分析等制度。完善校本数据平台在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分析、监控、预警、激励功能。

②运用大数据技术,将状态数据作为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绩效判断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以满足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和过程监控等数据的动态管理,达到对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的诊断及偏差预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偏离设定的质量目标。

5数据平台基本架构图

四、诊改运行

按照“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各部门依据目标和标准,设计部门工作流程及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流程,结合标准链,建立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质量预警制度。对照本方案中的任务分解表,明确各层级诊断点和影响因素,实施诊断与改进工作。

(一)学校层面,按规划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开展诊改

1.实施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保证各项工作运行质量

(1)根据学校层面目标链,将学校“十三五”系列规划目标任务按年度分解并落实到学校年度工作中,在此基础上编制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以及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实施学校--部门--岗位三层级,自我检查--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三步骤的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将学校诊改工作与部门内部质量管理结合、与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

(2)按照各部门在纵向5系统中的目标任务、质量标准、工作业绩等指标开展绩效考核,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环节的考核性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人员绩效挂钩,提高各项工作的完成质量。

2.确立学校层面诊断点,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诊改机制

依据学校层面的目标链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确立学校的诊断点,依托智能化校园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形成对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依据数据分析,优化学校的发展目标、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

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为抓手,明确各项工作执行主体,确定工作任务完成标准。依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对照设定的工作标准,按照三层级三步骤,进行各类各项工作的自我诊断改进。

(二)专业层面,按专业标准和专业建设方案开展诊改

1.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专业考核性诊断

按照专业层面的目标连,将专业建设方案中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各专业团队,专业团队依据目标和标准,结合专业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的诊断点和监测预警参数,实现相关数据的源头采集和即时采集,通过智能校园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诊断,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形成各专业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各专业团队及负责人负责撰写各自专业年度自我诊断报告。

6 专业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的运行模式示意图

2.进行专业质量分析,实施专业动态优化调整

制定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明确程序和调整条件。建立学校、社会参与的专业评价机制,根据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招生就业情况、就业市场分析、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学生能力测评情况分析、学生学业情况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课程层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过程性诊改

1.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考核性诊断

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并以此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团队及负责人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明确课程和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依据课程目标链和标准链,结合课程的实际状况,确定课程质量的诊断点和相关监测预警参数。

按照课堂教学的三环节(即课前、课中、课后),通过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实时跟踪、监测预警和反馈,结合课程教学测评、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课程教学考核性诊断,教师针对课程教学考核性诊断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进行课堂教学质量分析,实施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调整

课程团队编制课程自我诊断报告,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调整和学生课程学习标准修正的依据。各课程团队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管理制度、目标和标准,建立各门课程的自我诊断改进机制。定期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形成各自课程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教师教学质量与绩效挂钩。

7 课程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的运行模式示意图

(四)教师层面,按教师发展标准开展诊改

1.制定教师发展标准,完善配套的制度

(1)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层层分解形成学校、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将目标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方案中。

(2)以1核心、4阶段、5能力、9要素组成阶梯式的教师发展标准为依据,完善和优化与绩效紧密关联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激励制度。将教师职称评聘,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选拔聘任与教师发展标准融为一体,系统设计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

(3)按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发展标准和教学任务制定教师自我诊改年度计划,确定诊断点,二级院部定期对教师实施考核,指导和帮助教师实现发展目标。

2.建设教师发展中心,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1)着力建设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教师教学档案、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搭建教学观摩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等措施,不断促进教师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建立与教师发展标准契合,包括薪酬分配、职称晋升在内的激励制度和质量保证问责机制。利用信息平台实时反映教师--二级院部--学校师资建设状态,做到及时自我诊改,确保师资建设目标和分年实施计划的实现。

8 教师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的运行模式示意图

(五)学生层面,按学生发展标准开展自测诊改

1.实施学生自测诊断,开展学生状态数据分析

(1)依据学生发展标准,制定“菜单式”的学生自我发展规划,实施“问卷式”的学生自我诊断,将结果应用于素质教育方案的修正和教学实施的改进,不断提升学生关键能力。

(2)运用智能校园平台,实时采集学生状态数据,在对数据统计、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业、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改进。

2.开展常态化调查分析,为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1)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与学生联系、互动的常态化机制,为学生提供定期反馈学习和生活中问题及意见建议的途径,给予教师向学生说明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构思和措施的渠道。

(2)进行学生学业情况分析,撰写班级--二级学院(部)--学校三级学生学业情况分析报告,作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分类培养、分层教学等改进的依据。编制学校学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为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方法与手段改进提供实证依据。

9 学生层面质量改进螺旋的运行模式示意图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任务抓落实

诊改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校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工作,各级领导要认识到位、全力投入。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各自的分管部门,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质管办提出的工作方案、工作事项和要求,各部门、各二级院部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做到目标一致、政令畅通。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并提出具体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谁主管,谁负责。因责任不明确,要求不具体而影响内部质量保证工作的,要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因工作失误、不履行职责或工作不力,对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当事人责任。

(二)要做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发动,各部门、各单位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组织专题讲座,介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法、技术手段,明确保证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增强诊改工作的自觉性与紧迫性。使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师生对学校的质量理念高度认同,认识到“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明确“人人都事关质量、质量与人人有关”,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内涵建设目标,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状态指标内涵,全校上下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质量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诊改工作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

(三)要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明确质量责任主体分工。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完成任务的目标要求、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各部门、各单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检查建设进度、推广先进经验、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诊改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日常检查、协调和指导,逐步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检查、考核、表彰、奖励等措施,督促和激发师生员工参与诊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体系运行不虚设、目标标准不落空。

(四)要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推动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诊改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诊改工作与推动学校其它党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诊改工作充分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协调发展,使诊改工作真正起到推进和保障全校教学工作的作用,真正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党委领导,书记、校长指挥,质量保证工作委员会全面协调的质量保证领导组织,形成学校--二级学院--专业(课程)三层级质量保证组织架构,共同实施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常态化数据分析、考核诊断,质量反馈等工作。

10三级质量保障机构的职能示意图

(二)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标准和制度,建立诊改工作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并形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1.奖惩机制

对实施的各项工作过程、结果进行考核诊断,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以实现各项工作目标,并通过创新和创造性工作不断地超越原定目标,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形成动力机制。

2.问责机制

明确实施方案中系统内组织机构的各层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与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标准,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和出现差错的人员进行问责,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经费保障

根据诊改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科学分析实现目标任务所需的资源条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预算的经费,依据经费预算和使用相关制度,保证经费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附件: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工作任务分解表

类别

任务

工作

完成时间

预期成效

责任部门

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三级质量保障管控架构

成立学校质量保证委员会,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

2016.11

学校文件

党政办

成立二级院部质量保证工作组

2016.12

二级院部文件

二级教学单位

成立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小组

2016.12

二级院部文件

教研室

厘清学校各部门职能,明确责权

明确各部门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职能定位

2017.6

制度文本(部门工作职责)

各部门、各单位

按类梳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并细化

2017.6

建立目标

编制学校“十三五”规划,形成目标链

编制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子规划

2015.12

规划文本

党政办

职能部门

二级教学单位

编制建设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2017.5

目标链

党政办

职能部门

二级教学单位质管办

将规划任务按年度分解,结合专项工作编制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2017.6

计划文本

党政办

职能部门

二级教学单位质管办

制定和完善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2017.12

制度文本

人事处

执行年度计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建立诊断性考核制度

2017.9-2020.12

任务分解表

考核结果

组织部

人事处

质管办

建立大数据分析机制,不断修正目标链,确保完成质量

建设信息化的绩效考核管理系统

2019.12

管理系统

人事处

信息中心

质管办

编制学校“十三五”总规划年度执行报告

2017-2020

执行报告文本

党政办

编制专项规划和二级教学单位的子规划执行年度报告

2017-2020

各部门

建立标准

制定部门岗位工作标准

部门职责具体化为工作,制定岗位工作标准

2018.6

制度文本

各部门

设计部门业务工作流程及跨部门协同的工作流程

2018.9

流程文本

各部门

信息中心

在明确权责的基础上,优化完善现有管理制度

2019.3

制度文本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标准系列

建立专业、课程标准系列

2018.6

标准文本

教务处

人事处

学工处

信息中心

建立教师发展标准系列

制定兼职教师等聘用考核标准

建立与完善学生发展标准

确定学校方面诊断点,设置相关监测预警参数。

确定专业方面诊断点,设置相关监测预警参数。

确定课程、课堂质量诊断点,设置相关监测预警参数。

确定教师质量诊断点,设置相关监测预警参数。

确定学生质量诊断点,设置相关监测预警参数。

完善制度

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

梳理现有制度架构并完善学校的制度体系

2017.12

制度体系框架

质管办

制度文本

质管办

制定学校诊改制度

2017.12

制度文本

人事处

制定专业质量考核性诊断制度

2017.12

教务处

制定课程质量性考核诊断制度

2017.12

教务处

制定教师自我发展制度

2017.12

人事处

制定指导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规划的制度

2017.12

学工处

编制学校自我诊断报告

次年1月

报告文本

质管办

编制专业自我诊断报告

每年12月

教务处

二级学院

编制课程自我诊断报告

每年12月

二级教学单位

编制教师自我诊断报告

每年12月

人事处

二级教学单位

编制学生自我诊断报告

每年12月

学工处

二级学院

建设平台

开发过程性数据采集平台,建设智慧校园

建设主数据平台

2017.12

信息平台

信息中心

建设校园网上服务大厅

2017.12

信息中心

建设教师与学生上课签到系统

2017.9

系统

教务处

信息中心

按学分制改革的要求,完善选课系统

2017.9

建设移动与在线学习平台

2017.9

建立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2017.12

教务处

信息中心

建设五横不同层面的预警系统

2018.9

相关部门

信息中心

通过数据挖掘,为学校的决策指挥提供主要依据

制定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诊改制度

2017.9

制度文本

质管办

信息中心

用数据信息对培养质量、工作绩效分析、诊断和改进

每年

每阶段

每过程

过程档案

各部门

二级教学单位全体师生员工

上一条:继续教育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


版权所有: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区南侧  邮编:010070